13 October 2009

胎教?身教?不如不教

見過太多無知女人的所謂胎教.連莫札特是誰都未知,就拿起隻CD不停聽;平時連八卦雜誌都覺得字太多,卻忽然文藝在看「正經」書.

心不靜,如何有效果?聽著莫札特心裡想的是電視劇,對著一堆文字最想知的竟是側田打架在you-tube的片段?再者,孩子一出世,什麼莫札特都不再聽了,父母一拿起報紙(如果他們還看報紙的話),爸爸看股市版,媽媽看娛樂版,你認為孩子在這樣的環境長大,會喜歡古典音樂或唐詩宋詞嗎?

我也是心不靜的人,一聽莫札特就會發火,總覺得他嘍嘍囉囉,死唔斷氣.從小學音樂都未喜歡過他,拉小提琴偏愛巴哈,彈鋼琴精於蕭邦.莫札特呢,一見到他的名字,我就會問老師:唔拉/彈得唔得?那種規矩得過份的旋律令人未能投放絲毫感情.

記得有人告訴我,聽莫札特「很高尚」,當時我一直在忍笑.那麼聽粵曲或南音高尚嗎?她大概會說不,well,南音是什麼她應該不知道.高尚與否,發自內心,不是事物本身.

另一樣,是閱讀.當然,我很希望孩子喜歡閱讀,希望他們視書本與知識為一輩子的朋友.很多人說我實在不用擔心:你愛書而且成屋都係書,還怕孩子不愛閱讀.

不不不,事情不是那麼簡單.一名文壇前輩有兩個孩子,身為作家且一屋是書,家庭培養絕對足夠,只是兩個孩子都不愛書也不愛文字.他笑著告訴我:這是天意,他不喜歡你也沒辦法.

於是我做了一件連自己都不相信的事,就是在網上搜查「如何培養孩子閱讀興趣」.得出的結果真是得啖笑,多數是賣教材的網站,揚言嬰兒如何在多少個月會多少個英文生字.

難道會英文跟聽莫札特一樣高尚嗎?孩子連話也不會說,就急著學英文幹嘛?我不要孩子學那些什麼hair、hand、feet等生字,長大後誰不會?學得快又不是有獎.

急功近利真是港人特性,連閱讀也功利化,以學會多少個生字為成就;學音樂則為了考八級,好讓找學校或日後謀生.對藝術的「鑑賞」停留在最基本的物質階段,是炫耀是實用,未能將藝術的美好提昇為心靈享受.好,我知道此話實在很廢話而且在扮高尚,心靈享受無助讀書成績或投身社會.

康德的美學理論,我總認為符合道家思想,就是一切感觀判斷都要離開功利(disinterest),才能看到事物真相.(日後王國維以康德美學理論寫成《人間詞話》,將西方啟蒙與浪漫主義貫穿中國自屈原起的浪漫文學,不過這是題外話)

可惜,認為這個夠高尚,那個不夠高尚的人,不會明白我.也許連我也不明白自己,我只知道興趣是培養,而不是逼出來,什麼都逼,那麼辛苦還有什麼興趣可言?

不妙,這樣寫下去,BB日後豈不是跟我一樣憤世嫉俗?我對BB的胎教,就是做回自己,睡前當然是聽含蓄細膩的巴洛克時期音樂,或是讀讀《莊子》的寓言故事.

身教我做了,先天條件準備就緒,日後孩子喜歡怎樣,不到我管.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